狗尾草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草药,其别称丰富多样,以下是常见的草名分类整理:
一、 通用别称
1. 稗、莠草、狗尾草、阿罗汉草、犬尾草、狐尾草
2. 光明草、狗尾半支、谷莠子、洗草、大尾草、毛娃娃
二、 按形态特征区分
普通狗尾草
叶片狭披针形,圆锥花序圆柱状下垂,刚毛每束10-12条
亚种包括厚穗狗尾草(匍匐状丛生)、巨大狗尾草(茎粗壮达60-90cm)等
金狗尾草(S. glauca)
茎直立高20-90cm,叶片基部钝圆,花序金黄色,刚毛带紫红色
三、 按生长环境分类
原生态狗尾草
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生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山坡、荒野
引种品种
如金狗尾草,原产西藏,适应高寒气候
四、 其他特殊名称
狗尾半支(《纲目拾遗》)
绿狗尾草(简称)
犬尾曲(福建地方言)
注:部分名称存在地域性差异,如“狗尾鸡”“狗尾水鸡”等为民间食疗方中的别称,实际仍以狗尾草为主要成分。药用时需根据品种区分,如金狗尾草与普通狗尾草功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