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史·诸王世表》记载,周王室在明朝时期共封出20位郡王,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郡王名单
汝南郡王 - 朱有爋(次子)
- 朱有烜(三子)
- 朱有熺(五子)
- 朱有光(六子)
- 朱有煽(七子)
- 朱有爌(八子)
- 朱有炥(九子)
- 朱有颎(十子)
- 朱有煴(十一子)
- 朱有熼(十二子)
- 朱有炯(十三子)
- 朱有燆(十四子)
顺阳郡王
- 朱有烜(三子)
- 朱有烜(四子)
新安郡王
- 朱有熺(五子)
永宁郡王
- 朱有光(六子)
- 朱有炽(九子)
镇平郡王
- 朱有爌(八子)
宜阳郡王
- 朱有炽(九子)
- 朱有埯(十子)
颍川郡王
- 朱子埘(七子)
河阴郡王
- 朱子壜(七子)
项城郡王
- 朱子堰(七子)
汝阴郡王
- 朱子埯(十子)
- 朱子塼(十三子)
临汝郡王
- 朱子塼(十三子)
罗山郡王
- 朱有熼(十二子)
内乡郡王
- 朱有炯(十三子)
胙城郡王
- 朱有燆(十四子)
其他分支
- 潍阳郡王(朱有煴)
- 罗山郡王(朱有熼)
- 长安郡王(朱橚)
二、补充说明
分支差异: 部分文献将“长安郡王”与“汝南郡王”合并,但根据《明史》记载,朱橚(周平王少子烈后裔)封为汝南郡王,其子朱有爚(第三任周简王)封为长安郡王,两者为不同分支。 时间范围
综上,周氏在明朝时期共封出20位郡王,涵盖汝南、沛国、陈留、浔阳等郡,涉及30余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