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化妆品,其名称演变与历史背景紧密相关。以下是关于胭脂名称的详细归纳:
一、主要别称
燕支 最常见的别称,因原料红蓝花原产燕国得名。
胭脂
直接以颜色命名,成为后世通称。
阏氏
源自匈奴语,与焉支山相关,唐代文献中常见。
焉支
古代指产红蓝花的山脉,如燕支山、阏氏山。
烟支
部分文献用烟熏红蓝花染料制作胭脂得名。
二、其他相关名称
绵燕支: 以红蓝花汁与丝绵制成。 金花燕支
胭脂晕:唐代点唇(口脂)的别称。
三、历史演变
最早记载:商纣王时期已有红蓝花制胭脂。
名称争议:燕支山与焉支山因红蓝花产地不同存在争议,但均与胭脂生产相关。
分类名称:古代胭脂分为“脂”(如胭脂、胭脂油)和“晕”(如胭脂晕、口脂)两类。
四、文化内涵
唐代李白的《塞上曲》中“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以燕支山为背景,凸显胭脂在古代美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