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在印度宗教文化中有多重名称和象征意义,主要名称及含义如下:
一、核心名称与象征
梵天(Brahma) 最常见的梵天名称,意为“创造者”或“造书天”,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负责创造宇宙万物。
其他常见别称
婆罗贺摩天: 梵天在梵文中的另一个称呼,强调其作为婆罗门教祭司阶层的保护者。 净天
四面佛:华人地区对梵天(大梵天王)的俗称,特指色界初禅天之主。
二、功能与地位
创造与维护:梵天以创造宇宙为首要职能,但实际维护职责由毗湿奴承担。
佛教中的转化:佛教吸收梵天为护法神,称“大梵天王”,象征智慧与慈悲。
三、神话形象
外观特征:通常描绘为四头四臂的老人,肤色粉红,身穿白袍,四张脸朝四个方向,象征对四部吠陀经的掌控。
象征意义:四臂分别执念珠、恒河水罐、权杖和弓箭,象征时间、滋养、权力与行动力。
四、其他相关名称
梵卵说:传说梵天由“金胎梵卵”孵化而成,卵壳分裂为天地。
智慧象征:部分文献将梵天与智慧女神妙音天女结合,体现其创造与智慧的双重属性。
综上,梵天的名字虽多样,但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创造”与“护持”,在不同宗教体系中被赋予独特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