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台风命名(2025年更新)
海葵 (2025年1月生成)悟空
(2025年1月生成)
玉兔(2025年1月生成)
白鹿(2025年1月生成)
风神(常年使用)
海神(常年使用)
杜鹃(2021年5月生成)
电母(2021年5月生成)
海棠(2021年5月生成)
木兰(2021年5月生成)
二、中国香港台风命名(2025年更新)
启德(2021年9月生成,2025年5月除名)
珊珊(2021年9月生成)
万宜(2021年9月生成)
玲玲(2021年9月生成)
凤凰(2021年9月生成)
白海豚(2021年9月生成)
彩云(2021年9月生成)
狮子山(2021年9月生成)
马鞍(2021年9月生成)
榕树(2021年9月生成)
三、中国澳门台风命名(2025年更新)
三巴(2021年9月生成)
贝碧嘉(2021年9月生成)
蝴蝶(2021年9月生成)
琵琶(2021年9月生成)
黄蜂(2021年9月生成)
莲花(2021年9月生成)
烟花(2021年9月生成)
玛瑙(2021年9月生成)
梅花(2021年9月生成)
珊瑚(2021年9月生成)
四、其他地区台风命名示例
美国: 使用“哈比”(Hurricane哈比)、“利奇马”(Hurricane利奇马)等名字,遵循人名规则 日本
柬埔寨:使用“达维”(Damrey)、“康妮”(Kathrin)等名字
五、命名规则补充
命名表构成:
全球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亚洲地区使用中文、英文等6种语言
名称更换:
部分名字因灾害严重性被替换,如“龙王”因2005年灾害被“海葵”取代
编号规则:
台风编号与生成时间相关,例如2021年第1号台风“杜鹃”编号为2101
以上信息综合了近年气象台发布的数据,台风命名规则遵循WMO协调机制,旨在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国际交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