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以前存在的蛇种包括:
虎斑颈槽蛇:
这种蛇体形中等,全长约800毫米,栖于有蛙类生长的水域附近,晴天出来活动,行动敏捷。激怒时,背腹扁平,将前半身竖起。被捕或受攻击时,颈脉可喷涌出乳白色或灰黄色毒液。在山东省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潮湿湿润地区较为常见。
黄脊游蛇:
全长约0.5米,背面褐绿色,自额部沿脊梁至尾端有一条明显的浅黄色纵带。这种蛇是黄河以北的优势种蛇类之一,往南可达长江下游各地,大多以蜥蜴和鼠类为食。
白条锦蛇:
分布量很大,仅次于红点锦蛇,其食性与习性跟红点锦蛇相似。
双斑锦蛇:
省内分布较广,尤其在鲁北、鲁中、鲁西和鲁南地区皆有分布。
赤链蛇:
体形细长,成年可达150厘米,喜欢在河岸地区生活,高海拔地区少见。其食性很杂,包括蛙类、蜥蜴、鱼类、啮齿类、蛇类和鸟类。因其黑褐色的鳞片上排列着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在山东省内皆有分布。
福建竹叶青蛇:
分布在鲁中南地区,如山东济南、济宁、菏泽等地,食性较广,包括蛙类、蜥蜴、鸟类等,卵胎生。
尖鼻蝮蛇:
也称五步蛇,是蛇形亚目毒蛇科的一种爬行动物。虽然有传言称其毒性极强,但事实上,被其咬伤后,在五步内倒下的情况并不常见。这种蛇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但在山东省的烟台市长岛列岛中的大小黑山岛上也有分布。
这些蛇种在山东地区的分布和习性各有不同,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