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汉的数量和名称,综合佛教传统和不同文献记载,可归纳如下:
一、罗汉数量的分歧
原始数量 佛教经典《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简称《法住记》)记载了 16位罗汉
,这是最早且最权威的记载。
18位罗汉的形成
后因中国佛教传统习惯,加上两位尊者(降龙罗汉、伏虎罗汉)被加入,逐渐形成了 18位罗汉的体系。这一变化可能与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融合有关。
二、18位罗汉的常见名称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
传说曾降伏恶龙,以智慧和慈悲著称。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
降伏猛虎,象征勇猛与护法。
举钵罗汉(迦诺迦跋厘隋阁)
托化缘的行者,手持铁钵传播佛法。
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
端坐神鹿,象征清高与智慧。
欢喜罗汉(迦诺伐蹉)
因常带笑容,能辨善恶,以慈悲为怀。
过江罗汉(跋陀罗)
乘船渡江传播佛法,以贤德著称。
骑象罗汉(迦理迦)
佛陀侍者,原为驯象师,象征服务与智慧。
笑狮罗汉(罗弗多)
原为猎人,因皈依佛法获狮子报恩得名。
静坐罗汉(诺距罗)
武士出身,力大无穷,常静坐修行。
注荼半托迦
以忠诚守护佛法著称,担任看门罗汉。
降龙罗汉(另一说法为庆友尊者)
与前面重复,不同文献表述略有差异。
其他罗汉
包括欢喜罗汉、伏虎罗汉、沙门罗汉(半托迦)、伽叶罗汉等,均以特定事迹闻名。
三、总结
核心差异: 16位罗汉为原始佛教经典记载,18位罗汉是后世中国佛教文化融合的结果。 常见误区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形象或修行事迹,可参考《法住记》或佛教寺庙供奉的罗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