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作为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别称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文献中的古称,也有根据分布特征、服饰特点等形成的俗称。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主要别名:
一、历史文献中的古称
三苗 商周时期对苗族的称呼,源于尧舜时期以武力将苗族迁徙至南方后形成的群体。
南蛮
先秦时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苗族曾包含其中。
荆蛮
汉代对苗族及其聚居地的称呼,因荆襄江淮地区有苗族分布而得名。
五陵蛮
源自《史记·五帝本纪》,指古代苗族聚居的陵陵地区。
二、根据服饰特征的分类
长裙苗与短裙苗
以传统服饰中裙长差异区分,长裙苗多为贵州地区,短裙苗主要分布于湖南。
红苗、白苗、青苗、花苗
根据头饰或服饰颜色区分,如红苗以红色头饰为特征。
三、其他常见称呼
苗族: 新中国成立后统一使用的名称。 苗猺
苗子/苗家:汉族对苗族及其聚居家族的称呼。
四、少数民族间的称谓
部分少数民族曾误称苗族为“爽苗”“仲家苗”“侗苗”等。
总结
苗族的别称反映了其历史演变和分布特征,从古称到现代称谓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民族认同的逐步形成。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化内涵,可结合《诗经》《史记》等古籍及民族志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