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法物种类繁多,不同法器具有特定名称和功能。以下是常见寺院法物的名称及用途整理:
一、报时与集会类
梵钟 - 用于报时、召集僧众,晨昏各击以警醒修行
- 代表“妙音王菩萨”
云板/鱼板
- 报知时刻或集会,形状如云或鱼,敲打时召集僧众
- 代表“吉祥王菩萨”
木鱼
- 诵经时敲打,音节整齐划一,象征精进修行
- 代表“香云盖菩萨”
二、法会与仪式类
大磬
- 佛教法会中用于指挥唱诵节奏,直径30-60公分,由维那击鸣
- 代表“云来集菩萨”
铪子/铛子
- 与铪子配合击打,用于法会唱赞,增强节奏感
引磬
- 小型手磬,用于法会起止时引起注意,辅助指挥
三、日常修行类
木鱼(长木鱼)
- 供比丘化缘时使用,也用于法会集合,形状多为鱼形或龙头
钵
- 比丘日常饮食用具,称为“应器”,行乞时称为“托钵”
拂尘
- 由兽毛或麻扎成,表示清除烦恼、尘垢,原为印度工具
四、辅助类
铃
- 诵经时鸣响,具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密教中用于唤醒众尊
板
- 报时或集会时敲打,形状多样(如云板、鱼板)
直指
- 禅堂法器,竹制,用于警策僧众,体现禅宗修行
五、其他特殊法器
金刚杵: 三钴十字形杵头,用于法会或修行仪式,象征降魔护法 金刚铃
以上法器名称及功能均源自佛教传统与宗教实践,不同地区或宗派可能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