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莓果因种类繁多,不同地区存在多种俗称和学名。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名称分类:
一、常见野生莓果名称
草莓 - 人工栽培品种,但部分野生品种(如北欧野草莓)未被驯化。
山莓
- 俗称“刺泡”“撒秧泡”,多在春季(3-4月)成熟,果味酸甜。
树莓
- 包括红树莓(覆盆子)、黄树莓等,果皮带刺,可制成果酱或酒。
云莓
- 悬钩子属植物,果实小且为橙色,分布于北欧和北美。
黑莓
- 植物学名为聚合果,果实黑色,常用于制作果酱和黑莓酒。
二、其他相关名称
蛇莓: 表面有突起,民间称“小草莓”或“毒草莓”,实为蔷薇科植物。 蔓越莓
蓝莓:特指北纬52°大兴安岭产的野生品种,富含抗氧化剂。
三、地区性称呼
寒莓:冬季成熟的野生草莓,分布于江苏、安徽等地。
茅莓:与山莓相似,但结果时间较早(7-8月),果实较小。
四、其他悬钩子属植物
黄锁莓:云南特产,又称“黄泡儿”,未在主分类中单独列出。
总结
野生莓果的名称因种类、产地和成熟季节差异较大,同一植物在不同地区可能有多个俗称。若需准确识别,可结合果实特征(如大小、颜色、刺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