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观音在佛教文化中有多重称谓,不同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内涵。主要名称及含义如下:
一、核心名称
观自在 强调观照内心世界,修炼慈悲与智慧,体现“八分观自在,二分观世音”的修行理念。
观世音
表示对世间众生的慈悲关怀,源于“不忍众生受苦”的济世情怀。
二、常见别称
杨柳观音
以手持杨柳枝象征甘露普洒,寓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水月观音
通常指以水月为背景的观音像,象征空灵与智慧。
白衣观音
身披白衣,象征清净与慈悲,常见于佛教艺术中。
千手观音
表示千手千眼,遍护众生,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西方三圣”。
圆光观音
身后环绕火焰圆光,体现觉悟与智慧。
三、其他分类名称
骑象观音(普贤菩萨):象征德行与智慧,道场在峨眉山。
骑狮观音(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坐骑为狮子,道场在五台山。
送子观音:
寓意生育平安,常见于家庭装饰。
四、文化内涵补充
玉雕作品中,观音形象常通过眼部状态体现修行境界,如闭眼表观自在,睁眼表观世音。不同造型还对应具体寓意,如杨柳观音祈雨、千手观音护佑等。
以上名称均源自佛教经典与文化传承,不同地区和流派可能存在差异,但核心精神一致,均以慈悲为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