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体式
山式(Tadasana)
- 站立姿势,两脚并拢,双手举过头顶,帮助打开胸腔和背部,缓解背部酸疼。
下犬式(Adho Mukha Svanasana)
- 倒“V”形姿势,伸展全身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适合肩颈酸痛和疲劳缓解。
鱼式(Matsyasana)
- 仰卧抬头,用手肘支撑身体,拉伸颈部和背部,改善头痛和脊柱僵硬。
树式(Vrksasana)
- 单腿站立,另一腿盘绕于大腿内侧,增强平衡感和专注力。
二、前屈体式
站立前屈(Uttanasana)
- 从山式过渡,前倾身体触碰地面,拉伸脊柱和腿部后侧肌肉。
坐姿前屈(Paschimottanasana)
- 坐下后身体前倾,可触及脚踝或地面,深度拉伸背部和腿部。
三角式(Trikonasana)
- 侧弯身体,伸展侧腰和腿部,促进消化和脊柱柔韧性。
三、后弯体式
骆驼式(Ustrasana)
- 仰卧屈膝,背部向上拱起,打开胸腔,缓解背部紧张。
轮式(Chaturanga Dandasana)
- 俯卧撑姿势,臀部抬高,强化上肢和核心肌群。
反手下犬式(Supta Virasana)
- 下犬式倒立,头部朝下,拉伸腿部后侧和背部肌肉。
四、扭转体式
脊柱扭转式(Ardha Matsyendrasana)
- 坐姿或仰卧扭转脊柱,按摩内脏器官,改善消化。
半鱼王式(Ardha Matsyendrasana II)
- 侧弯身体配合扭转,增强脊柱灵活性。
五、平衡体式
单腿站立式(Vrksasana)
- 一脚着地,另一脚抬起,锻炼平衡感和腿部力量。
鹰式(Garudasana)
- 一腿套另一腿,双手环抱,提升专注力和身体协调性。
六、倒立体式
头倒立(Sirsasana)
- 支撑身体倒立,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核心力量。
肩倒立(Sarvangasana)
- 用手臂支撑身体倒立,拉伸肩部肌肉,改善体态。
七、辅助呼吸法
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
放松腹部,深呼吸,增强氧气吸收。
鼻孔调息法(Nadi Shodhana)
交替堵塞鼻孔,平衡能量流动,提升专注力。
以上动作可根据个人体质和练习阶段选择,建议配合呼吸法使用效果更佳。初学者建议从基础体式入手,逐步增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