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名称历经多次变迁,以下是其主要别称及相关信息整理:
一、古称与历史名称
蓟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地,蓟国都城位于今北京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历史名称。
幽州
远古九州之一,汉、唐等朝代均设幽州,治所涵盖北京一带。
燕都
战国时期燕国都城,因临近燕山得名,后成为北京的重要别称。
京师
唐肃宗时期改幽都为南京,后成为辽、金、元等朝代的都城名称。
北平
元朝时期称大都,明成祖迁都后改称北平,1912年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都。
汗八里
元朝时期对北京地区的称呼,因蒙古语谐音得名。
二、现代别称与延伸名称
春明
唐代长安城东门名,后用以代指首都,北京成为国都后沿用此称。
南京
辽代将幽州升为幽都府时得名,金朝时期成为陪都名称。
中都
金朝时期称燕京为“中都”,与南京并称“燕京双都”。
大兴/大都
元朝时期称北京为“大都”,明成祖迁都后仍沿用此称。
宛平/京兆
明代北京城南称“宛平”,古时则用“京兆”指代北京地区。
三、其他相关名称
析津府: 辽代北京地区行政机构名称。 顺天府
四、补充说明
北京的其他别称多与历史事件、地理特征相关,如“日下”(唐代长安别称)、“燕山”(北部屏障)等。部分名称如“春明”“南京”等因特定历史时期被临时使用,具有临时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