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系统的命名和组成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北斗一号(1994-2003年)
卫星类型: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
数量:初始2颗,后增加至5颗(含1颗补充卫星)
功能:提供区域性导航服务,覆盖中国及周边地区
二、北斗二号(2003-2012年)
卫星类型: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5颗)、中圆地球轨道(MEO,4颗)
特点:在北斗一号基础上扩展服务范围,为全球导航奠定基础
三、北斗三号(2009年至今)
卫星类型:标准组网30颗(3颗GEO+3颗IGSO+24颗MEO),累计发射31颗(含2颗在轨测试卫星)
功能:实现全球覆盖,提供高精度导航服务
补充说明
卫星数量差异:不同来源对卫星总数存在差异,主要因退役卫星的统计时间不同。例如,2023年5月数据显示在轨60颗(含10颗退役),而2024年数据则显示在轨55颗
命名背景:北斗系统以“北斗”命名,寓意光明与方向,与“神州”谐音,体现民族特色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的公开数据,涵盖不同发展阶段的卫星组成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