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存在多种名称和分类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名称及分类说明:
一、常见名称分类
按地域特色命名 - 石人桥灯:
产自江西上饶,以宏大的拼接式结构闻名,象征薪火相传。
- 苏庄草龙:元末明初的草龙形式,因明太祖朱元璋的题诗而广为人知。
按制作材料命名 - 草龙:
以稻草、篾条等天然材料扎制,常见于丰收庆典。
- 布龙:用布料缝制,兼具观赏性与便携性。
- 竹叶龙/荷花龙:以竹叶或荷花造型为特色,兼具自然美感与龙的神韵。
按结构形式命名 - 板凳龙:
以长板凳为骨架,搭配布龙或纸龙装饰。
- 扁担龙:形似扁担,两端装饰龙头,轻便易舞动。
- 七巧龙:通过折叠设计呈现多种形态,兼具趣味性与技巧性。
二、其他特殊类型
火龙:内部燃放蜡烛或火药,舞动时气势磅礴。
夜光龙:内置发光材料,夜间也能清晰呈现龙形。
走马灯:结合旋转装置,形成动态效果。
三、补充说明
龙灯的名称多与地域、材料或表演形式相关,同一类名称下可能包含多种具体样式。例如,按节数分有7节、9节或13节龙灯,但名称中不一定体现节数差异。不同地区对龙灯的造型和功能也有独特理解,如江西上饶的板凳龙强调集体协作,广东深圳的纸龙则注重工艺精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