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历史名称经历了多次变迁,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古代名称
春秋战国时期 贵州属于楚国的黔中地区,秦朝在此设立黔中郡。
秦汉时期
楚国将黔中分为黔中郡和黔东南道,后改为黔中道、黔州郡。
三国至隋唐时期
夜郎国疆域覆盖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后分为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隋唐时期,乌江以北设经制州,以南为羁縻州。
宋朝时期
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归顺宋朝,首次使用“贵州”名称,因“远在要荒”得名。
二、名称演变的关键节点
“贵州”名称的确立: 以宋朝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为最早记载。 行政区划调整
三、其他相关名称
“黔中”:春秋战国至唐代的称呼,秦汉时设黔中郡,后改为黔中道、黔州郡。
“夜郎”:战国时期西南强盛政权,疆域覆盖今贵州及周边地区。
四、总结
贵州的名称从“黔中”演变为“贵州”,始于宋朝,正式建省于明朝。其古代名称多与行政区划调整相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