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改名需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范,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如下:
一、改名原则
优先使用区片或村落名称 以站点所在区片、村落或街道名称为首选,如“河龙湾”“前陵站”等。
结合标志性建筑或地标
可使用附近公园、商场、学校等标志性名称,如“南京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
避免使用道路名
一般不直接使用主干道名称,如“中山八路站”改为“中山公园站”。
特殊情况处理
无直接名称可用时,由运营单位提出方案并报批。
避免使用单位名称(如“西山矿务局站”改为“河龙湾站”)。
二、具体流程
专家论证与公示
召开站名专家论证会,结合片区规划、历史文化等因素提出修改方案。
将修改后的站名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多部门联合审批
市直相关部门(如交通、民政、规划等)根据专家意见、网络投票结果及社会机构建议,拟定审批意见。
市政府最终批复通过后,报相关部门备案。
正式实施与调整
完成站名变更登记,更新线路图、站牌等基础设施。
三、注意事项
名称稳定性
《地名管理条例》要求站名应保持稳定,避免频繁更名。
文化敏感性
避免使用带有负面含义的词汇,如“陵”等生僻字,需结合区域发展需求调整。
多线路统一性
同一城市不同线路可共用站名(如“南京医大”),但需确保名称与线路功能匹配。
四、实际案例
上海地铁9座车站更名: 包括“国家会展中心”“浦东南路”等,均依据区域功能与标志性建筑命名。 沈阳地铁曹仲站更名
综上,地铁站改名需在尊重历史与规划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论证和公众参与,确保名称的科学性、文化适宜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