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的来源和命名规则如下:
一、名字来源
文化背景 台风名字最初由亚洲国家提供,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中国渔民用“大风”“飓风”等简单词汇称呼热带气旋。随着国际气象合作加强,名字逐渐演变为具象化的人名,如“龙王”“悟空”“海燕”等,既体现文化特色又便于传播。
命名表构成
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命名表包含140个名字,由亚太地区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贡献10个名字,按字母顺序循环使用。例如,中国提供了“龙王”“玉兔”“悟空”等名字。
二、命名规则
循环使用机制
命名表中的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当某个名字的台风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如巨大经济损失)时,该名字会被永久除名,由原提供国重新推荐替代。
命名标准
- 名字需易于记忆和传播,避免使用生僻字或负面含义。
- 20世纪70年代起,为体现性别中立,开始采用男女混合命名方式。
三、其他相关说明
编号系统: 我国为台风分配的编号类似于家庭排行(如“台风老大”“台风老二”),当中心风力≥17.2m/s时开始编号。 命名争议
通过这种系统化命名方式,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有效减少台风带来的灾害影响,是国际气象组织长期以来的重要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