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害虫的侵害,以下是常见的害虫名称及防治方法:
一、主要害虫种类
蛴螬 俗称“白地蚕”,属金龟子科,幼虫蛀食绿豆根茎,导致缺苗断垄,成虫取食叶片。
绿豆象
成虫产卵于豆荚或豆粒,幼虫蛀食豆粒内部,危害严重且具有潜伏性,是仓储害虫。
豆虫(豆蝉)
幼虫形似蚕,但呈绿色,危害大豆、绿豆等作物,以叶片和嫩茎为食。
蚜虫
蚜虫危害嫩茎、叶片及花器,传播病毒病,可用乐果等农药防治。
土传害虫(如蛴螬、小地老虎)
蛴螬破坏根系,小地老虎(蛴螬科)幼虫啃食地下茎,需结合土壤管理防治。
二、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 清除田间残茬,减少越冬虫源。
- 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性。
物理防治
- 人工捕杀成虫(如灯光诱捕)。
- 灌溉冲刷移除地表虫卵和幼虫。
化学防治
- 灌根防治: 使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灌根杀蛴螬。 - 仓储防治
- 药剂喷洒:针对豆虫可用氧化乐果2000倍液喷雾。
三、注意事项
蛴螬和豆虫在10-18℃活跃,雨天易发生危害。
绿豆象需在20-25℃下防治,低温可抑制其活动。
化学药剂使用需规范,避免污染环境及农产品。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绿豆害虫,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