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名著的别称
《老子》 又称《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左传》
原名《左氏春秋》,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孙子》
又名《孙子兵法》,战国时期孙武的经典军事著作。
《庄子》
又称《南华经》,战国时期庄周的主要作品。
《吕氏春秋》
吕不韦主持编撰,战国时期综合性典籍。
《史记》
又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
原名《世说》,南朝刘义庆所著,记载东汉至东晋士族言行。
《孔雀东南飞》
又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焦仲卿妻》,南朝乐府长篇叙事诗。
二、其他常见别称类型
以材质命名
- 青简: 古代竹简,如《文选·南朝梁刘峻》 - 汗青
- 琅歼:以美玉喻竹简,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使用
- 韦编:孔子读《易》时竹简断绝,后以“韦编三绝”代指书籍
以数量或形态命名 - 百城:
《北史·李孝伯传》称藏书丰富者为“拥百城”
- 万卷: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后成为藏书丰富的代名词
- 五车:用五车书喻藏书之多
-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牛马因负载书籍而汗流浃背
雅称与象征 - 书田:
以耕田喻读书,如《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
- 经笥:泛指重要著作,如《史记·孔子世家》
- 芸编:用芸草驱虫喻藏书防蠹,如《文心雕龙·练字》
三、特殊现象: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
同书异名:同一本书有多个名称,如《诗经》又称《诗三百》;
同名异书:不同书籍共用同一名称,如《春秋》被周、燕、宋、齐等国史书共用。
以上别称反映了书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与传播特点,既有具象描述(如材质、数量),也蕴含哲学隐喻(如“书田”“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