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作为软体动物,其名称因形态特征和分布地区差异而多样化,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地方俗名
长尾螺:
因螺壳细长形似螺纹钉得名;
棒锥螺:
部分文献采用此称呼;
髻簪螺:
同为地方性称呼;
火筒螺:
因外壳形似火筒而得名。
二、学名及分类
学名为 Oncomelania 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现知分为6个亚种:
湖北钉螺 (O. h. Gredler):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广东、浙江,是典型水网型钉螺;台湾亚种
(O. h. formosana):分布于中国台湾;
邱氏亚种(O. h. chiui):分布于中国台湾;
带病亚种(O. h. nosophora):分布于日本;
夸氏亚种(O. h. quadrasi):分布于菲律宾。
三、其他相关名称
肋壳钉螺: 指表面有纵肋的亚种,又称水网型或湖沼型; 光壳钉螺
总结
钉螺的名称既包含形象描述(如长尾螺、火筒螺),也包含分类学名称(如Oncomelania hupensis)。不同地区因形态特征差异形成俗名,而学名则通过多学科研究统一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