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文仓库名字的表述,综合历史文献和语言习惯,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一、核心称谓
仓廪 最常见的古代仓库称呼,既可指具体贮藏粮食的场所,也泛指大型仓储建筑。例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中提到“城郭仓库空虚”,《资治通鉴》中也有“一监兵,一监仓库”的记载。
库房
较为通用的称呼,特指存放物品的建筑物,不局限于粮食。如《国语·晋语九》中提到的“邯郸之仓库实”,即指粮食储备充足。
二、其他专用名称
太仓
多用于皇家或大型仓储,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提到的“平原君虞卿游赵都,过赵王宫,见平原君家藏书万卷,因谓平原君曰:‘君之书生徒三千人,而藏书与太仓俱富。’”。
府库
国家级仓储建筑,兼具物资存储与文书管理功能。例如《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中“监仓库”的表述,即指国家仓储机构。
三、形状与功能区分
圆形仓库:
称为“囷”,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提到的“太仓”可能包含此类建筑。
方形仓库:
直接称为“仓”,如《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记载。
四、扩展概念
刀剑库:
专门存放兵器的仓库,与存放粮食的“仓”区分。
金帛库:
用于存放贵重物品的专用仓库。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文献对仓库的界定存在差异,但“仓廪”作为核心概念贯穿始终,而“库房”“太仓”等则多用于特定类型或规模较大的仓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