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琴大师的数量,由于历史传承和评价标准的主观性,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根据现有资料,可整理出以下分类:
一、现代及当代古琴大师
管平湖 (1897-1967) 20世纪最伟大的古琴家之一,代表作《流水》《广陵散》至今经典,对传承影响深远。
吴景略
(1907-1987)
浙派古琴代表,整理《潇湘水云》《梅花三弄》,建立现代古琴教学体系。
查阜西(1895-1976)
广陵派传人,发起“今虞琴社”,推动古琴曲谱整理与学术研究。
刘少椿(1901-1971)
川派古琴大师,以《醉渔唱晚》闻名,培养众多学生。
李祥霆(1940-)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擅长即兴创作,代表作《山居吟》推动古琴国际化。
龚一(1941-)
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演奏《平沙落雁》《山水情》,著有《琴学入门》。
戴樹紅
当代活跃琴人,风格独特,代表作品包括《云水禅心》。
成公亮(1930-)
梅庵派传人,演奏技法融合广陵派,代表作《醉渔唱晚》广为流传。
二、近现代其他重要人物
张子谦(1899-1991):广陵派传人,13岁学琴,以《龙翔操》著称。
顾梅羹(1899-1982):川派鼻祖张孔山弟子,12岁学琴,演奏《醉渔唱晚》。
徐立孙(1897-1969):诸城派创始人,梅庵琴社重要人物。
三、传统音乐家
张椿(1779-1846):清代琴人,创制减字谱,改革传统琴谱记录方式。
祝桐君、 张鹤:
近代琴人,推动工尺谱普及。
总结
目前可确认的活跃及历史影响力较大的古琴大师约20-30位,涵盖演奏、教学、研究等领域。由于“大师”标准存在争议(如年龄、成就界定),且古琴艺术传承具有延续性,实际人数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