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盾牌
明代的"神行破敌猛火刀牌" 与火器配合使用的攻击型盾牌,兼具防御与攻击功能,被誉为"坦克"。
采用厚木或金属材质,表面可能装饰野兽浮雕或火纹图案。
清军的藤牌
由坚韧藤条制成,反荷叶形设计,可伸缩且轻便,适合冲锋陷阵的步兵使用。
二、古希腊与罗马盾牌
斯巴达阿尔戈斯盾
直径0.8-1米,防御面积大,常与长矛配合使用,是古希腊重步兵的经典装备。
罗马帕尔马盾
早期军团步兵标准装备,轻便灵活,后逐渐被巨盾取代,但角斗士仍常用作观赏性盾牌。
罗马圆形盾牌(角斗士用)
用于角斗场表演,装饰华丽,但防护能力较弱,主要起观赏作用。
三、其他文明特色盾牌
祖鲁皮盾
以牛皮硬化处理制成,轻便易携,可卷起携带,是非洲祖鲁文化的代表性武器。
蒙古铁盾
钢铁材质的小型圆盾,骑兵护具,防护力可替代头盔,常见于蒙古铁骑。
维京圆盾
可背负或挂于战船,圆形设计便于活动,下部可能附加皮质下摆保护腿部。
四、神话与传说中的盾牌
埃癸斯盾(宙斯之盾)
传说中由七层牛皮制成,象征不可摧毁,雅典娜的象征性武器。
矛盾(希腊神话)
手持格挡武器,呈长方形或圆形,用于近战防御。
五、其他类型盾牌
吴魁盾: 大型车战盾牌,较重且带有把手,用于保护驾驶员。 凿齿盾
以上盾牌名称及特点反映了不同文明在军事技术、材料工艺及战术需求上的差异,既有实战武器,也有象征性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