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曾被誉为“万园之园”,但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尽管如此,圆明园仍然留下了一些珍贵的文物,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文物名称:
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这些兽首铜像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其中部分已回归祖国,但仍有五尊下落不明。
长颈葫芦瓶:
这是清乾隆收藏到圆明园的一件珍宝,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十分精巧。
四十景图:
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这些画作在1860年圆明园被烧时被掠走,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情韵墨花》手卷:
明陈栝的作品,原为圆明园淳化轩旧藏,印章和石渠著录齐全。
青铜鎏金佛塔:
也是圆明园的一件重要文物。
四库全书:
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圆明园印:
与圆明园相关的印章。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中国文化和工艺的辉煌成就。尽管圆明园的大部分已被损毁,但这些珍贵的文物仍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