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太尉作为中央最高军事官职,虽然名义尊贵,但实际权力多由尚书台掌握。以下是东汉时期较为知名的太尉名单及相关信息:
一、核心历史人物
李固(94年-147年) 字子坚,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东汉太尉。 - 以相貌奇异著称(头骨如鼎足),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历算及谶纬之术。 - 主导洛阳宣德亭地裂事件,后因参与党锢之祸被处死。
陈蕃(98年-168年)
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太尉李固荐举为乐安太守。 - 因拒绝权贵梁冀的私人请求,遭陷害致死,后追赠尚书令。
黄琬(141年-192年)
字子琰,江夏郡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尚书令黄香曾孙。 - 任五官中郎将时,与陈蕃共同选拔贤能,但因触怒权贵被免职,后下狱处死。
二、其他重要太尉
宋弘(?-105年): 大司空,因考核官员失职被免职。 伏湛(?-147年)
蔡伦(?-121年):改进造纸术期间担任太尉,但史料记载较少。
三、制度背景与职权限制
东汉太尉名义掌管军事,但实际权力多被尚书台削弱。太尉通常以“录尚书事”形式参与政务,或仅作为荣誉性官职。例如:
牟融、徐防:仅以太尉录尚书事,实际决策权在尚书台。
权臣干预:如董卓任太师时,太尉地位被架空。
四、总结
东汉太尉多由儒学官僚担任,实际作用有限,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职权演变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与士大夫集团权力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