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是历史人物包拯的多种称谓和艺术化称呼的集合,具体如下:
一、本名与字号
本名: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
字号:
包希仁;
官职:
曾任枢密副使、御史中丞、开封府尹等职,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二、历史形象与传说中的别称
黑面形象:
因面黑如炭,民间称“包青天”;
艺术化称呼:
在《三侠五义》《陈州粜米》等作品中被称为“包公”;
神话传说:
民间信仰中传为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之一,称“阎罗天子”“包府千岁”。
三、其他相关称谓
亲属称谓:其子包拯(包公)曾任官至枢密副使,世称“包公”;
谥号:北宋追赠“孝肃”,庙号“文肃”。
四、总结
包青天这一称呼既包含其历史原型包拯的清廉形象,也融合了民间传说与戏剧艺术的再创造。其本名为包拯,字希仁,而“包青天”则是其最广为人知的别称,衍生出“包公”“阎罗天子”等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