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夫人”这一称呼,其具体含义和历史演变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古代“夫人”的等级制度
帝王妃嫔体系 《礼记•昏仪》提出天子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等级制度,其中“三夫人”为后妃中的最高等级,地位仅次于皇后。 - 晋武帝
时期确立以“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
南朝宋后改为“贵妃、贵嫔、贵人”;
唐玄宗时期增设“惠妃、丽妃、华妃”为三夫人,后因权力斗争废除。
官员封妻制度
唐代文武官一品及以上官员之妻封“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之妻为“郡夫人”,需加国名以示尊贵;
宋代执政以上官员之妻专称“夫人”。
二、历史人物中的“夫人”称呼
赵姬(华阳夫人)
秦始皇母亲,原名邯郸姬,因居赵国都城得名,后成为秦庄襄王妃,尊称华阳夫人。
韩国夫人
唐代郑国夫人武氏,武则天姊妹,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
三、其他相关名称
三妃: 北齐后期、北周、唐代后期的妃嫔称谓,与三夫人并称; 贤妃、淑妃、德妃
四、总结
“夫人”作为古代称谓,既包含帝王妃嫔体系,也涉及官员封妻制度,且不同历史时期存在差异。若需具体人物信息,可结合时代背景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