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悼词的书写规范与技巧,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悼词的基本结构
悼词通常包含以下部分:
标题 标明死者姓名与文种(如《在XXX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也可仅写文种。
称呼
顶格书写大众化称呼,如“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等。
正文
一般分为六层:
开头:表达悼念心情及逝者身份信息(姓名、职务、逝世时间、年龄);
主体:介绍生平事迹、社会贡献及人生评价;
结尾:表达哀悼并勉励后人。
落款
通常只署成文日期。
二、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情感表达
开头需直击人心,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
正文中要突出逝者对社会的贡献,语言庄重而饱含深情;
结尾需升华主题,如“XXX同志精神长存”或“安息吧”。
语言规范
采用书面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注意措辞的分寸,既不过于悲痛失态,也不应轻描淡写。
篇幅控制
追悼会悼词建议控制在800-1200字,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报纸杂志类悼词可适当缩短篇幅。
格式要求
顶格书写标题,正文使用宋体或黑体,字号16-20号;
若为纸质悼词,建议配以逝者照片或相关资料。
三、示例参考
开头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的父亲,他出生于XXXX年X月,经历了幼年的辛酸,中年子女的拖累,老年疾病的折磨。” 结尾: “XXX同志安息吧!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愿您在天堂安息。” 四、其他建议 提前准备
多次修改:悼词需反复推敲语言和结构,避免出现语病或情感表达不当;
形式适配: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类型(如追悼大会、讣告等),注意与场景氛围协调。
通过规范结构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悼词既能表达哀思,又能传递逝者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