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保结婚合同(或婚内协议)的签名有效且对双方权益有保障,需注意以下要点:
一、签约前的准备
明确财产制度 清晰界定婚前财产、婚后共同财产及个人财产,明确财产归属、收益、使用及管理方式。
协商一致
双方需自愿平等协商,避免任何一方受胁迫或欺诈。协议内容应反映双方真实意愿。
法律咨询
建议邀请律师或公证员参与,确保协议内容符合《民法典》等法律规定,避免因条款瑕疵导致协议无效。
二、签约过程中的规范
书面形式
采用书面协议,明确当事人姓名、住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详细列明财产、债务、子女抚养等具体条款。
签字与日期
- 双方需在每页签章并注明签署日期,确保协议生效时间明确。
- 可使用夫妻共同印章或签字,增强法律效力。
见证要求
邀请非近亲属的成年人作为见证人,确保签署过程合法有效。若无法邀请专业人士,至少需两名成年人在场。
三、签约后的管理
公证与存档
建议办理公证并存入公证处,便于后续查询和纠纷解决。双方各保留一份原件,电子备份需注意数据安全。
定期审查
婚姻关系变化时(如财产变动、子女出生),应及时修订协议内容,确保持续有效性。
法律救济
签约前应充分了解法律后果,避免因条款模糊引发争议。若发生纠纷,可通过诉讼或仲裁维护权益。
注意事项
避免无效条款: 不得约定限制人身自由、否定婚姻关系的内容。 子女权益保护
通过规范签约流程、明确权利义务,可有效保障夫妻共同权益,减少婚姻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