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改作者信息
调整作者顺序与署名方式
在论文定稿前可修改作者顺序或使用“本文作者”/“笔者”等替代性称谓,避免直接署真实姓名。部分期刊接受以第一作者为主,其他作者用“共同作者”标注。
删除个人信息字段
隐去姓名、学号、学院、致谢语、发表记录等可能导致身份泄露的内容。博士学位论文需特别处理自评表中的个人信息。
二、删除个人信息
Word文档处理
通过“文件→选项→安全性”勾选“删除个人信息”选项,保存时自动移除姓名、日期等可识别信息。
使用“删除隐藏数据”插件(需付费)彻底清除批注、修订痕迹等敏感信息。
PDF文档处理
使用PDF编辑工具(如Adobe Acrobat)的“编辑PDF”功能,删除作者姓名、单位等文字。
三、其他注意事项
盲审与双盲审要求
部分评审流程(如博士论文盲审)要求完全隐去身份信息,需使用“本文作者”替代姓名,并在致谢中说明。
若涉及成果署名,需用“共同作者”标注,避免单独列出个人姓名。
修改已发表论文的局限性
已发表论文的作者信息通常无法直接修改,需通过联系期刊申请重新发表。但此操作耗时且成功率有限。
法律与道德风险
未经同意擅自隐去他人(如导师)信息可能引发纠纷,建议与导师充分沟通。
四、参考规范
不同院校对匿名处理有具体要求,例如:
博士论文需在封面、扉页、自评表等处隐去所有个人信息;
硕士论文可保留导师姓名(仅标注排序)。
建议优先遵循所在学校或期刊的指导原则,必要时咨询学术伦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