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引用作者名字,需根据学术写作规范和引用场景选择合适格式,主要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方式:
一、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指原封不动地复制文献中的语句或数据,并标注出处。格式要求:
使用引号 :用双引号或括号将原文括起来;标注出处:
在引用后用括号注明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例如:
> 张三(2019)指出……
或者:
> Smith et al.(2015)观察到……;
多作者处理:
若文献有多个作者,需完整列出所有姓氏,使用"et al."替代后续作者姓名。
二、间接引用
间接引用指用自身语言概括原文意义,而非直接复制文字。格式要求:
避免直接引用作者姓名:
仅提及作者或研究主题,例如:
> 根据李等人的研究;
保留引用信息:
需在正文中明确标注作者姓名和出版信息,例如:
> (Li et al., 2010) 报告了……。
三、作者署名规范
单作者:
直接写姓名,无需"et al.";
双作者:
需同时标注两位作者姓氏,例如:
> Smith & Johnson (2010)
多作者(≥3人)
文献中仅列出第一作者姓名,后续作者用"et al."替代;
所有作者姓名需与参考文献完全一致。
四、其他注意事项
格式统一性:
同一文献的引用格式需保持一致,避免混用"et al."和完整姓名;
信息完整性:书籍引用需额外标注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元数据。
引用时若无法确认作者姓名或出版信息,可用"n.d."(无日期)或"作者姓氏"替代。不同学术领域(如心理学、文学、法学)对引用格式有具体要求,建议参考相关领域的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