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起国号名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地名而定国号
尧号陶唐:尧曾受封于陶(今山东陶县西南陶丘)和唐(今河北唐县西北),因此以地名而起国号。
禹号夏:禹受封于夏邑,因而以夏为国号。
汤号商:汤的始祖契居商,后盘庚迁都殷,因此商也被称为殷。
周:古公亶父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因而以周为国号。
秦朝:始祖住在秦地而得名。
汉朝:刘邦曾接受项羽之封为汉王,拥巴蜀汉中一带地区而来。
宋朝:赵匡胤在后周恭帝时曾为宋州节度使,因此改国号为“宋”。
以爵名定国号
唐朝:李渊袭封唐国公,在其封地起兵反隋,建号为唐。
晋朝:司马氏受封河内温县,因温县本是晋地,所以建号为晋。
隋朝:杨坚称帝前承袭了其父隋国公的封爵,因而以隋为国号。
以有代表性的物产定国号
辽:契丹族建立的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用以象征国家政权巩固之义。
金:国号来自其国都附近产金而得名。
以吉祥语或谶语的含义来定国号
元朝:忽必烈根据汉臣刘秉忠的建议,以易经中的爻辞“大哉乾元”定国号,寓意国家有好的开始。
根据创建者所在部族或部落联盟的名称定国号
例如,五帝时代,都是以氏族的名字来命名的。
根据创建者的发迹地定国号
汉朝:刘邦从汉中起兵,因此国号为汉。
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发迹地在宋州,因此国号为宋。
根据所建立政权的地域名称定国号
例如,三国时期的吴。
根据创建者发迹地的特产定国名
大辽:“辽”在契丹语中为“镔铁”之意,为契丹特产。
以寓意吉祥的字意定国号
大元: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
根据开国皇帝的姓名在历史上找
例如,刘秀和刘备是汉朝刘家的传人,因此国号自然而然就是汉。
这些方法反映了古代中国人起国号时的多种考量,包括地理、历史、文化、政治和吉祥寓意等。每个国号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原因,这些国号不仅代表了各个朝代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